在世界槍械發(fā)展史上留名的優(yōu)秀手槍不在少數(shù),比如魯格手槍或是M1911A1手槍等,都是赫赫有名的優(yōu)秀手槍,在戰(zhàn)場上更是非常出色的自衛(wèi)武器。然而,有這么一款手槍,不僅不優(yōu)秀,在戰(zhàn)場上還各種掉鏈子,一個不小心就能把使用者自己坑死,性能差到不僅自己人不喜歡它,就連缺槍少彈的游擊隊也看不上這玩意。
這款手槍是什么呢?就是號稱連自殺都不可靠,俗稱“王八盒子”的南部十四式手槍。
在南部十四式手槍開發(fā)之前,日本軍隊配備的手槍可謂是千奇百怪,雖然本國也制造過一些手槍,但在性能上多半都不怎么優(yōu)秀,除了下級軍官配備日本國產手槍外,剩下的人都是自掏腰包從國外購買手槍的。
當時的手槍可不是如今這樣統(tǒng)一成幾個口徑,而是什么千奇百怪的口徑都有,這直接導致了日本軍隊內部的手槍混亂,更是出現(xiàn)了軍官在戰(zhàn)場上找不到子彈的窘境。
堂堂日本“蝗軍”,卻連自己的手槍都沒有好的,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?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的塹壕戰(zhàn)里,美國的M1911手槍和德國的魯格P08作為自衛(wèi)手槍大放異彩,這讓日本多少也有些心動了。
于是乎,日本軍方決定改變這種手槍亂象,索性就命令研發(fā)一款國產手槍作為日本軍隊的制式手槍。而負責研發(fā)任務的人則是日本的槍械設計專家,號稱“造槍鬼才”的陸軍大佐南部麒次郎。
南部麒次郎的恩師是有坂成章,這位可是日本真正的造槍大師,被稱為“三八大蓋”的有坂三八式步槍就是有坂成章制造的,是日本陸軍制式武器里少有的精品之作。
按說有名師指導,這個南部麒次郎理應成為優(yōu)秀的槍械設計師,奈何這個南部麒次郎腦袋有泡,或者是腦袋被門夾過,這設計出來的武器是一個比一個爛,十之八九都是有問題的,比如說號稱“歪把子”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和被稱為“野雞脖子”的九二式重機槍就都是他制造的,性能之差估計大家也都知道了。
由此可見,這個南部麒次郎的腦回路和他師傅有坂成章就不在一個波段上,你指望他開發(fā)出好的手槍?你還不如指望有坂成章從棺材里爬出來,親自操刀設計手槍比較現(xiàn)實。
奈何,日本那邊沒人有讓死人復活的本事,所以這開發(fā)日本國產手槍的重任,自然也就只能落在南部麒次郎的肩上,所謂的矮子里面拔將軍,估計也就是這個樣子了,趕鴨子上架嘛。
當時能夠讓南部麒次郎作為參考的手槍有兩款,一款是美國的M1911手槍,一款是德國的魯格P08手槍,前者是11.43毫米口徑,后者是9毫米口徑。論及威力的話自然是美國的M1911手槍更好,但是這款手槍的后坐力極大,剛剛推出的改進型M1911A1手槍也沒好哪去。如此一款大后坐力的手槍顯然不適合日本人使用,所以南部麒次郎最終選擇了參考魯格P08手槍。
不過最關鍵的一點,可能是南部麒次郎以前就參考魯格P08手槍搞出過南部陸式手槍這個失敗品,所以這次為了方便就還是選擇魯格P08手槍當參考。
咱有一說一,南部麒次郎這說是參考,可實際上就是準備山寨一下德國的魯格P90手槍。本來嘛,這魯格P90手槍性能優(yōu)秀可靠,如果南部麒次郎按部就班的山寨也就沒事了。
可是咱前文也說了,這南部麒次郎的腦回路不太正常,屬于典型的“你別害怕,我不正?!?,所以你就別指望這南部麒次郎能夠老老實實搞山寨了,他是打算在山寨之余來點創(chuàng)新,盡可能讓這手槍帶點“日本特色”。
魯格P08手槍是肘節(jié)式設計,可南部麒次郎偏偏不打算照抄這個設計,他直接去山寨了美國的魯格P08手槍的死對頭,毛瑟手槍的槍管短后坐自動方式設計。你也不知道這南部麒次郎到底怎么想的,這好端端的魯格P08手槍的設計不全面照抄,非得在魯格的外形里加上毛瑟的設計,這倆玩意兒要是那么好融合到一起,魯格和毛瑟自己早就干了,那還輪得到南部麒次郎呢?
南部麒次郎這個操作可謂是驚艷全場,可這還不能抑制住他的腦回路擴散,他也不知道是吃飽了撐的,還是忘了按時吃藥,突然就打算在手槍設計上加點著名設計師勃朗寧的經典設計。
他計劃加入勃朗寧經典的“空槍保險機構”,這種設計的特點是,即便彈匣抽出去一點,扣動扳機也是沒法開槍的。哪怕是槍膛里還有一發(fā)子彈,而且手槍還沒裝定手動保險的情況下,這手槍也絕對沒有發(fā)射的可能。
另外,南部麒次郎覺得魯格P08手槍的設計過于繁瑣和復雜,在生產上十分不方便,維護起來又頗為麻煩,于是他就在設計手槍時做了大幅度的改良,盡可能刪去了那些繁瑣的設計,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強手槍的生產性和維護便捷。
不過,這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因為日本資源不發(fā)達,種地都沒金坷垃,所以就能省則省吧。順帶一提,這手槍用的也不是標準的9毫米手槍彈,而是別出心裁地使用了8毫米手槍彈,算是比較獨特的了。
最終,這種手槍在1925年正式投入使用,被稱之為南部十四式手槍,并在1926年正式投入生產。日本軍方滿心以為自己解決了手槍問題,殊不知,南部十四式手槍是個問題多多的病秧子……
首先來說,這南部十四式在設計上有先天問題,各部件的脆弱已經到了極點,而且非常不防凍,在冬季容易出現(xiàn)撞針無力擊發(fā)的問題,如果天氣寒冷到一個程度,甚至可能出現(xiàn)撞針碎裂的問題。
同時必須注意,這槍根本不能涂抹潤滑油和防凍油,一旦涂抹的話,很有可能就會出現(xiàn)撞針被卡死的問題。而在腦洞頗大的南部大佐解決問題之前,日軍軍官都是多帶幾個撞針來解決問題的……
另外南部大佐設計手槍的時候,可能忘了手槍的扳機護圈尺寸問題,愣是把尺寸設計的非常小。雖然說這個護圈尺寸在夏天沒啥問題,可到了冬天就麻煩了,因為軍官為了防凍都戴上了手套,可那個過小的護圈是戴著手套的手指塞不進去的,想要開槍你還得把手套脫掉。不用說也知道,這讓南部十四式在戰(zhàn)場上使用困難,很多倒霉蛋就是在摘掉手套的過程里被打死了。
腦洞巨大的南部大佐又去修改護圈問題,可之后又暴露出了新的問題——因為供彈結構設計有問題,所以這彈夾隨時都可能會脫落。而因為空槍保險機構的存在,那槍里平時還留了一發(fā)子彈在里面,手忙腳亂裝填彈夾的時候很容易誤射,運氣不好就把戰(zhàn)友打死了。
剩下的還有什么手槍卡殼,子彈走后膛,一個不小心就能把自己害死。除此之外,那8毫米子彈的威力極差,連厚一點的門板都打不穿,純粹就是個廢物。
由此可見,南部麒次郎的腦洞并沒有讓南部十四式變成一款優(yōu)秀的手槍,反而讓南部十四式變成了一款垃圾手槍。估計這也是日軍軍官喜歡舉著刀沖鋒,而不是掏出手槍戰(zhàn)斗的原因。就這么不靠譜的手槍,美國士兵都稱呼其為“連自殺都做不到的手槍”,它連缺衣少糧的游擊隊戰(zhàn)士都不稀罕,何況日本人自己呢?
參考資料: